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护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8:26:26  浏览:88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护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决定

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常委会


大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护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决定

(2001年8月24日大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市第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办理的陈正元等45名代表提出的《加强保护市区地下水资源确保我市的生存和发展》的议案,并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大同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针对市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水环境正在恶化的问题,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市区地下水资源,特作出以下决定:
一、要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现有的水源井要进行详细的清查和整顿,对违规凿井取水和私自出卖水权、转供水的井,在地下水漏斗区又在自来水管网控制范围内的自备井以及取水单位私自启用的备用井,要做出规划,分期分批予以封闭。今后严禁在超采区范围内凿井和超限额取水。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从严处罚,并追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当前要重点搞好册田乌龙峡清泉水、万泉河等地表水的利用工作。对能用地表水而不用的用水户,要相应核减其地下水供给量。
要强化取水许可和排污评估制度,对开采深层煤和市区新建的取水项目(工程)都要进行水资源可行性论证,否则有关部门不予审批立项。
二、要下最大决心治理水污染。东西郊污水处理厂要尽快投入运营,达产达效。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对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市煤气化总公司等高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要限期达标;超限期仍不达标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予以关停。今后要严禁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高污染、高耗水项目。
三、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严格执行《大同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采取强制性措施,在工业企业推行节水工艺,鼓励农民运用管灌、喷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鼓励居民生活使用节水器具。当前,特别要对现有的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进行清理整顿,重复建设和不采取节水措施浪费水严重的,要坚决取缔。要加强中水利用的研究和推广,能用中水的企业和项目,要采取行政、经济等手段促使其使用中水;开发新区要同步建设中水管道,城市旧区要逐步增设中水管道;新上的工业企业一律使用中水或地表水。对市区企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
四、要尽快理顺水价。合理调整地下水、地表水和中水比价及不同行业取用水价格,严格控制使用地下水。实行优质优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价格政策。要加大水资源费征收的力度,严格按照《大同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的规定征收水资源费。对长期拖欠水资源费的用水户,要采取强硬手段予以清理,做到应收尽收。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蓝翔

为了保障贷款安全,一些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和担保人就其与银行的借款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在贷款未能按期归还时援引有关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规定,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笔者认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一、案情简介
2004年3月,某支行分别与A公司和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各一份。借款合同约定某支行贷款450万元给A用,借款期限一年。抵押合同约定B公司愿意用自有的某房产为A公司提供抵押,并办理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同月,某支行所在地的区公证处对上述借款及保证合同出具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某支行履行贷款义务后,A公司未按期归还借款,B公司亦未履行担保义务。2005年4月,某支行向区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某支行据此向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某银行对裁定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被驳回。笔者认为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的担保合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法院裁定合法。
二、法律分析
我国现行有关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主要是民事诉讼法和公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37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部部门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下发的通知也对强制执行公证进行了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下列生效法律文书:……(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第39条“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债权文书以给付货币、物品或者有价证券为内容;(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三)债权文书中载明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四)《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以及2000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发布的《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第1条“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 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三)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上述规定构成了我国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渊源,对强制执行公证的要件进行了明确。
从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上讲,抵押合同属于物权合同,不属于债权合同,不属于强制执行公证对象。民法上的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合同是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专指债权合同。广义合同除债权合同外,还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等。债权合同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物权合同系指当事人以物权变动为内容而订立的合同。抵押权属物权的一种,抵押合同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设立抵押权的协议,抵押合同应属物权合同,并不属于强制执行公证的对象。
从抵押合同与借款合同的主从关系上讲,不能依据“从随主”的原则适用强制执行公证。虽然在民事实体法中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之间是主从关系,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0条 “在主合同纠纷案件中,对担保合同未经审判,人民法院不应当依据对主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判决或者裁定,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的规定,在诉讼法中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不存在主从关系。因此,不能援引借款合同可以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就可以对抵押合同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
从抵押合同的内容上分析,抵押合同不符合强制执行公证的条件。依照我国强制执行公证的相关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合同必须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债权人依据此类合同所享有的权利必须是请求债务人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请求权。抵押合同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设立抵押权的协议,对于抵押人为第三人的情形,抵押人亦被称为物上担保人,在抵押权依法设定后,抵押权人与物上保证人的关系仅限于物权关系而没有债权关系。物上担保人对抵押权人负担的责任为物的责任,仅以其提供的抵押标的物为限对债务提供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不能对物上保证人的其他财产主张权利,只能就担保标的物求偿,也没有请求物上保证人代为履行债务的权利,即使抵押权人变价抵押物不足以清偿其债权时也一样。即使对于债务人提供抵押的情形,抵押权人对抵押人所享有的债权也是基于主合同而非基于抵押合同。抵押权人所享有的仅是请求抵押人办理抵押登记的请求权,并非请求抵押人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抵押合同因不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不满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综上,既然抵押合同不属于强制执行公证对象,其内容亦不符合可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所必须具备的内容,依照我国公证法关于“公证机关能够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的,仅限于符合三个特定条件的债权文书”的强制性规定,公证机关无权对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如果盲目对抵押合同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既增加借款人财务负担,也浪费抵押权人的人力资源。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工作规定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工作规定

(2006年3月20日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特约检察员工作,充分发挥特约检察员作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约检察员的职责任务:
(一)对检察业务工作中的专业性问题提供咨询;
(二)对检察机关执法情况和检察人员守法情况实行监督;
(三)反映或转递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问题的检举、控告和不服刑事处罚的申诉情况或材料;
(四)经省检察院领导指派,参与有关案件的审查、复查和调查;
(五)参与有关省检察院检察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
(六)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和中国特色检察制度。
第三条特约检察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阅读检察机关有关文件;
(二)参加检察机关有关会议;
(三)经省检察院领导批准,可以约请有关检察人员进行专题座谈、专题调查;
(四)有权向统战部门和有关单位反映工作情况和问题;
(五)有权了解对所转递、提供的举报线索和控告,以及申诉材料的查处结果;
(六)对参与审查、复查和调查的案件发表意见,在意见不被采纳时,可向检察长反映。
第四条特约检察员应当承担以下义务:
(一)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秉公执法;
(二)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纪律;
(三)严格遵守检察机关的保密制度,不泄露机密;
(四)接受检察业务培训,努力学习检察工作和相关的法律。
第五条特约检察员的工作纪律:
(一)自觉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遵守《检察人员纪律》和检察机关制定的有关工作制度;
(二)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遵守检察机关的保密规定;
(三)特约检察员参与案件的审查、复查和调查,在省检察院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按法定程序进行;
(四)不得在检察机关内部建立党派组织、发展党派成员或从事党派活动;
(五)对违反法律、纪律和规定的特约检察员,予以解聘,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六条特约检察员的阅文范围: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检察院及各内设机构下发的有关文件和业务资料;
(二)省检察院及各内设机构召开的有关业务会议文件和资料;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编辑的《检察信息》《情况反映》和省检察院编辑的《阅检信息》等;
(四)省检察院领导确定特约检察员阅读的文件和材料。
第七条特约检察员参加会议的范围:
(一)审查、复查和调查有关案件的工作会议;
(二)专题调查研究的各种讨论会;
(三)全省检察长座谈会、工作会议和有关部门业务工作会;
(四)省检察院召开的特约检察员座谈会;
(五)省检察院领导确定特约检察员参加的其他会议。
第八条特约检察员反映或转递的文件、材料处理:
(一)群众指名寄给特约检察员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后转交特约检察员本人;
(二)特约检察员转递、提供的举报线索和控告、申诉材料,办公室转呈省检察院领导批办并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处理情况和结果,由办公室向特约检察员反馈;
(三)各有关业务部门对办公室转交的特约检察员反映举报线索和控告、申诉材料,认为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或其他原因的,应及时与办公室协调处理。
第九条特约检察员组织关系及因公出差的待遇:
(一)特约检察员不脱离原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其行政关系和工资、福利等仍由原单位负责;
(二)参与检察机关组织的办案等工作时,由检察机关给予与检察人员相同的补贴。
第十条省检察院特约检察员聘请工作由政治部具体负责,并认真依照程序、条件、期限进行。
第十一条特约检察员的聘请程序:
(一)省检察院向省委统战部提出聘请的意向性意见,由统战部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根据省检察院的要求提出受聘人选;
(二)对受聘人选,由省委统战部与省检察院共同协商认可,再征得被聘人员所在单位和本人同意后确定;
(三)以省检察院名义向被确定聘请的人选单位发聘请通知书,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四)以省检察院名义向特约检察员颁发《特约检察员证书》。
第十二条特约检察员的聘请条件:
(一)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同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有一定的法律或与检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能秉公办事;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愿意参与检察工作,且年龄适合;
(五)宗教界人士和担任律师(或兼职律师)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不在聘请范围。
第十三条特约检察员的聘请期限:
(一)省检察院特约检察员聘请期限为五年;
(二)特约检察员聘任期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续聘或解聘,一般不超过两届;
(三)特约检察员在聘任期,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的,应由省检察院商请省委统战部予以解聘并通知本人,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四条省检察院办公室负责特约检察员工作,具体承担下列事项:
(一)确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特约检察员的组织管理和日常联络服务工作;
(二)提出特约检察员工作年度计划,总结特约检察员年度工作情况;
(三)每季度或半年向特约检察员通报检察工作主要情况;
(四)组织特约检察员参加检察机关有关会议和专题调研活动;
(五)组织特约检察员参与有关案件的审查、复查和调查,必要时,经检察长同意,可以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
(六)组织特约检察员参加接待群众信访活动;
(七)听取并反映特约检察员的意见和建议,办理特约检察员转递的举报线索和控告申诉材料有关事宜,并负责向特约检察员反馈结果;
(八)联系有关部门对特约检察员进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和定期阅读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检察院有关文件资料;
(九)协调帮助特约检察员解决履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十)加强对设区市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工作的指导,了解全省特约检察员工作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经验交流,推进和完善特约检察员工作。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