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深圳市民间组织领购使用票据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3:49:16  浏览:95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民间组织领购使用票据管理规定

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民政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民间组织领购使用票据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4年5月12日)
深民民〔2004〕8号


   为加强深圳市民间组织票据管理,贯彻和实施深圳市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民间组织办理税务登记、领购使用票据和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深民民〔2003〕13号),特制定《深圳市民间组织领购使用票据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民间组织领购使用票据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市民间组织票据管理,根据国家及广东省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票据,是指深圳市民间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收取的非应税收入凭证、各社会团体依照有关规定向会员收取的会费凭证,以及各民间组织内部结算和单位往来非应税凭证。
   第三条 市民政部门受市财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各类票据的发放、核销等具体业务的管理工作,并接受市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各民间组织第一次领购票据前,应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说明领购票据理由、用途、数量等,并加盖单位公章,领取《财政票据领购手册》,以后凭《财政票据领购手册》领购票据。
   领购《广东省接受社会捐赠专用收据》和《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结算票据》时,需经业务主管单位核实后,向民政部门提出领购。
   根据收费单位的具体情况,一次性购买量为收费单位的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使用量,原则上一次购买量不超过5本。
   第五条 各社会团体依照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出具由广东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社会团体会费专用收据》。
   第六条 各民间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等非应税收入,出具由广东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接受社会捐赠专用收据》。
   第七条 各民间组织内部结算和单位往来的非应税收入,出具由广东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结算票据》。
   第八条 各民间组织应按照以下要求加强对票据的管理:
   (一)票据启用前,应当检查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民政部门报告;
   (二)票据填写应当做到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开,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其各联备查,不得涂改、挖补、撕毁);
   (三)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申明作废,查明原因后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 各民间组织每使用完一本票据,应按规定如实填写《深圳市民间组织票据核销表》,并加盖单位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印章,在《财政票据领购手册》上如实填写票据核销日期,经核销人签字后,送民政部门验证后方可购买新的票据。
   第十条 各民间组织应按照广东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出具票据。
   第十一条 票据实行专票专用。
   第十二条 各民间组织按章程开展的有偿服务及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收费,应按有关规定使用税务发票,依法纳税。
   第十三条 各民间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应办理收费许可证但未办理而进行收费的;
   (二)收费项目和标准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公示的;
   (三)超出收费许可证规定的标准、范围收费的;
   (四)应当出具票据而不出具或出具不符合规定的票据的;
   (五)社会团体会费标准的制定或修改未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并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的;
   (六)通过的会费标准决议,未在规定时限内上报有关部门备案的;
   (七)伪造票据的;
   (八)制售假票据的;
   (九)转借、转让、代开、买卖、销毁、涂改票据的;
   (十)互相串用各种票据的;
   (十一)丢失毁损票据的;
   (十二)应当使用税务发票的经营服务性收入,使用财政部门发放的票据而偷税漏税的。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4年6月1日起实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 国家计委


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 国家计委



现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试办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对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教育部、国家计委反馈。
附件:
一、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
二、试办学校基本情况(略)

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决定在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10万人专门用于部分省(市)试行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一、目的
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1、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速度,缓解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2、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多种
途径和多种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对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和统筹权。
二、管理职责
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其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教育事业费以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由举办学校颁发毕业证书,与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实行学校推
荐、自主择业。
国家主要负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制订基本统一的质量标准、管理办法,编制年度指导性计划,审定举办学校的资格,以及对试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这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芯。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产业结构特点、招生能力、就业状况和国家下达的指导性计划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监督检查学业证书发放,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
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学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的职责。
举办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的可能,编制年度招生计划,并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认真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举办学校除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学籍管理外,还应就毕业证书的发放、办学秩序的稳定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举办学校
为积极探索按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途径,可由下列符合《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并达到相应的国家规定标准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
1、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上述学校原则上须承担此项试办任务。
2、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3、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
4、作为过渡措施,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办为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又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双重任务的学校(限于骨干专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5、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但须视办学条件状况,相应调整成人脱产学历教育的培养规模。
凡承担此项试办任务的上述各类学校,不得安排常规的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
四、招生对象及办法
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
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
五、教学管理
按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来确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
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在校生的管理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试办范围及招生规模
根据“两基”普及情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校办学条件、普通高中升学压力和就业状况等综合考虑,1999年确定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试办。
试办省(市)的招生规模一般控制在3000-10000人之间,试办省(市)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挖掘办学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并根据规模服从条件,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统筹安排本省范围内高校年度招生规模。此次试办工作不以国务院有关部委和计划单列市为单位进行。
对中央部委驻试办省(市)的高等院校,若需参与此项工作,应由学校在1999年1月20日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由试办省(市)统筹安排与管理。
试办学校不得跨省招生。
七、操作程序
各试办省(市)根据本文的要求,研究提出试办的总体方案,以省级人民政府的名义于1999年1月30日前上报教育部。教育部会同国家计委对国家负责管理的事项进行审核。总体方案中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试办总规模;2、试办学校、试办规模及其基本办学情况(按附件
要求填报);3、教学质量、办学秩序和办学条件改善、教育事业费补贴保证措施;4、管理办法。经国家审核的试办学校,其招生计划将于1999年4月随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一并下达执行。
八、加强领导
以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制度性创新,涉及办学体制、办学机制、经费投入、计划管理、就业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鉴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极强,希望各试办省(市)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做到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在试办过程中,
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确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办成真正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维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声誉。
教育部会同国家计委将加强对试办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于组织不得力,管理混乱的省(市)将停止其继续举办的资格。



1999年1月11日

印发《安徽省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


印发《安徽省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办法》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



现将《安徽省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维护中外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办法所称外商投资有形财产是指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公司、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本省境内举办合资、合作企业以及从事各种补偿贸易等经济活动时投入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产。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负责管理全省范围的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工作,设在各地、市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具体负责管理所辖地区的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工作。
第四条 外商投资有形财产到货后,收货人应在十五日内向商检机构申请价值、品种、数量、质量和损失鉴定,受理鉴定的商检机构应当自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实施鉴定工作。
第五条 申请外商投资有形财产的价值鉴定或损失鉴定时,申请人应向商检机构提供与财产的价值或损失有关的情况报告、单据、清单、帐册及其他必要的资料。申请外商投资有形财产损失鉴定的,申请人还应保持受损财产现状;对易扩大损失的财产,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施救措施。
第六条 申请外商投资有形财产的品种、数量、质量鉴定时,申请人应向商检机构提供与财产有关的提运单、发票、装箱单、到货通知单等有关单证及资料。
第七条 商检机构对外商投资有形财产进行下列鉴定:
(一)价值鉴定:对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财产的现有价值进行鉴定。
(二)品种、数量、质量鉴定:对机器设备的品名、型号、数量、质量、规格、新旧程度及制造日期、国别、厂家等进行鉴定。
(三)损失鉴定
1、鉴定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引起财产损失的原因、程度及其剩余价值。
2、鉴定因抢救财产或防止灾害蔓延、事故扩大所采取的必要的施救措施而造成的损失所需的费用。
3、证明灾害、事故发生后,为清理现场和整理财产所支付的直接的合理的费用。
(四)需要鉴定的其他事宜。
第八条 商检机构鉴定人员在遵循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独立鉴定的原则下,按照《外商投资财产鉴定规程》,参照当时国内国际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进行外商投资有形财产的鉴定,并及时准确地签发鉴定证书。
第九条 商检机构签发的鉴定证书应作为委托验资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依据。凡无商检机构签发的财产鉴定证书的,受托验资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不得出具验资报告。
第十条 申请人对商检机构的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十五日内向原商检机构或者其上级商检机构申请复验,受理复验的商检机构应当自收到复验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复验结论。申请人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验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国家商检局申请复验;国家商
检局的复验结论为终局结论。
第十一条 商检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财产的情况和资料负责保密,未经申请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商检机构办理外商投资有形财产鉴定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鉴定费。
具体收费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会同省物价局、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申请人隐瞒财产的真实情况或伪造有关资料,商检机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商检机构鉴定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鉴定失实或者有意作虚假鉴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外商独资企业作价投入的作为注册资本的机器设备,其价值、品种、质量和数量鉴定适用本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10月27日